close

部落格的誕生,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創新,更是一種寫作渴望的表現。回望網路初期,當超連結還是網路神話的一部分時,曾經有過一段幻想,那便是超內文寫作將會成為一種多線性、無限可能的文學形式,開創出全新的敘事方式。然而,這一切的美好幻想最終並未成真。那些超內文的理想,未能實現為預想中的主流文學形式,反倒是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棲息之地——遊戲。因為,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,最根本的需求,無非是“參與”。

當初的超連結文體未能真正改變寫作方式,它的繁華也只在藝術館中沉寂成展示品。取而代之的,是那些在HTML程式碼裡創作數位作品的網路作者。像我這樣的網路寫作者,常常會自問:「我應該寫些什麼?」「誰會看我的文章?」「為何他們會關心我喜歡的小狗,或是屋頂漏水的故事,甚至是那些未曾圓滿的戀愛經歷?」

有些人學會瞭如何使用專業編輯技巧,設計出吸引眼球的標題,並在這片虛擬的世界中建立起個人品牌。而像我一樣的寫作者,常常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感到彷徨,不知道該如何寫出既正確又有吸引力的網路文章。部落格因此成為了一種抽象與具體交織的存在,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,而是我理解並接納的寫作方式。

Wikipedia對部落格的定義是:「部落格是一種網站,按時間倒序顯示條目。」但部落格的真正意義,應該是寫作態度的體現。它不僅是形式的堆疊,更是一種逐漸發展起來的寫作風格與閱讀習慣。在那些看似零散的條目背後,隱藏的是每位作者的私人故事。無論是某位美食達人的品味探索,還是一位投入政治運動的參與者的理想,或是一個普通人對某些困擾的反思。而讀者則是那個在每次點擊中尋找深意的靈魂,或許他們渴望了解數位世界的潮流,或是窺視那一段段不為人知的生活。

這樣的寫作與表達,恰似超內文創作的初衷,雖未成為所謂的未來文學,但它卻在當下每一刻,承載著巨大的可能性。畢竟,無論是文字的節奏,還是其中的意象,都是那個充滿“參與”渴望的我們,對世界發出的最真實的呼喊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隨筆 現代文學 文學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 的頭像
    Lin

    Lin

   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